點擊頁面頂部?收聽本文語音版
印度開始滿世界找玉米?
您沒聽錯,這是美國農業部對印度谷物貿易作出的最新評價。
可能很多人會感到意外,印度的谷物范圍不是小麥和大米嗎?
比如,前兩年俄烏沖突引發全球小麥價格飆升,印度也隨之收緊了小麥出口,而大米更是印度重要的出口作物,但由于國內米價大漲,所以也頒布了大米出口禁令,直到現在這兩個禁令也沒有取消。
怎么現在又和玉米扯上關系了呢?
在很多人看來,這確實有點事發突然,但實際上卻是有跡可循的。
因為其實印度也是重要的亞洲玉米出口國之一,印度每年的玉米產量也約有3000多萬噸,主要出口越南、尼泊爾以及孟加拉國等地區。
比如,在2022/23年度,印度玉米的出口量就達到了近300萬噸,占到了這些國家玉米總進口量的1/4。
但是到了2023/24年度就發生了很大轉變,印度玉米的出口量出現了驟降,降幅達86%。
那么問題就來了,為啥印度玉米出口驟降?玉米都去哪兒了呢?
第一個原因是減產了。
之前我們在說小麥的時候,就提到了印度的農業情況。印度雖然也是糧食生產大國,但是印度的糧食產量很不穩定,主要是兩個方面導致的。
一個就是農業基礎設施較差,所以導致灌溉等條件不足。
俗話說莊稼一枝花,全靠糞當家,當然這個糞也當不了全家,因為莊稼生長離不開水。
那些高產且產量穩定的國家,這些農業基礎設施往往也十分健全,起碼得保障作物有充足的水分啊。
但是印度就不行,所以印度的作物的水分來源就主要靠老天。
接著就是第二個問題了,老天也并不一定靠得住。
由于印度是明顯的季風性氣候,這個氣候有一個特點,雖然平均到全年可能雨量也不算少,但是麻煩就麻煩在分布不均勻,有時候狂下,有時候則不下。
所以印度的作物產量就有點聽天由命的感覺。
而這兩年大家都知道,全球極端天氣頻發,其中印度就遭遇了干旱高溫的天氣,而且還多次沖上了熱搜。
動輒40多攝氏度,還有人都直接被熱暈了。
所以這兩年印度的作物產量也就不好,減產是比較嚴重的。比如說小麥,比如說玉米。
光是減產倒也沒什么,但是問題就出在這邊減產了,另一邊玉米的需求卻增加了。
而且這個增加還不是增了一點半點,還是猛增。
說猛增并不過分,因為印度玉米需求的增加主要來自于兩個方面:
一個是家禽業迅速發展,導致飼料需求激增;
另一個則是其國內的乙醇燃料政策,原先印度乙醇的主要原料是糖,但隨著印度政府開始限制糖在乙醇中的使用后,玉米就成為了乙醇原料的首選。
于是,需求猛增。
有機構測算過,如果要滿足這些需求的增長,那么印度每年玉米的產量至少要增長6到8個百分點,但是以印度農業作物產量的不穩定的特點來說,顯然這個目標是很難達到的,更何況還遇上了減產。
所以這么一來二去的,印度國內玉米供應就一下緊張了,玉米價格也就漲了起來。
但是國際谷物市場可不講究情感,那是一個經濟圈,也講究的是貨比三家,價格為王。
印度玉米雖然漲價了,但是國際玉米卻在不斷下跌,原因是其他幾個主產國紛紛發出了豐產預期,于是國際玉米價格連連走跌。
于是,印度玉米的價格優勢就被比了下去,出口自然也就直線下降。
聽起來就是個一漲一跌的事,但是就在這一漲一跌之中,卻發生了很大變化。
印度玉米不僅出口能力下降,而且其國內需求的增長也更傾向于使用成本更為低廉的進口玉米。#深度好文計劃#
于是,印度的玉米進口需求也開始大增。
也正是這些變化,美國農業部認為,2023/24年度,印度很可能將失去玉米凈出口國的地位,而將首次成為玉米凈進口國。
這個變化確實不小,這也意味著全球糧食市場看似平靜,實則暗流涌動,無時無刻都在發生著變化。
(文章來源:新農觀)
1.凡是注明文章來源的信息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。文章中闡述的觀點及立場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及立場。如涉版權,請聯系0537-3163987刪除。
2.本網價格、行情、數據等信息來源于網友自主報價或者網絡,僅做交流參考,不可作為投資等依據。本網不對其真實性和準確性負責。